原标题:独家|竹内亮回应华春莹赞:中国后疫情时代值得记录
继《南京抗疫现场》之后,日本纪录片导演竹内亮执导的另一部纪录片《后疫情时代》在中日两国引起了热烈反响,并被列入雅虎日本首页和中国微博热搜名单。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几天前也对此进行了赞扬。
他是如何回应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你如何解释你一直记录中国的原因?以后打算在国内拍哪里?请看新华社对朱内良的最新采访-
视频截图
关于华春莹的称赞,竹内对新华社说:“我很惊讶,也很高兴,很荣幸能得到华春莹的称赞。华春莹在日本很有名。作为一个日本人,很高兴能确定。她从我们纪录片的内容入手,希望其他海外媒体客观看待中国。我觉得她说的很有道理。自从一年前爆发以来,包括日本媒体在内的许多西方国家都对中国有所偏见。我只是希望他们能客观看待中国,所以我想到策划这部纪录片。”
竹内说,中国的后疫情时代值得记录,可以借鉴给世界。
他的新作《后疫情时代》由《无人》、《全国直播》、《去除SARS-CoV-2》、《零感染武汉》四个部分组成,重点讲述疫情稳定后“无人化”技术在国内多个行业的应用,热货直播现象,空科技引领气体净化行业发展,武汉工厂万名员工。
纪录片《后疫情时代》视频截图
为什么选择这些科目?在一次独家采访中,他告诉新华社,他对中国国庆期间的一系列数据印象特别深刻。“我真的很惊讶!中国不仅很好地控制了疫情,而且开始了强劲的经济反弹。我想和包括日本在内的其他国家分享这个事实。如何控制疫情,恢复经济,是全世界都在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纪录片《后疫情时代》视频截图
纪录片结尾,竹内以回复日本媒体人士的形式写道:“中国成功控制疫情,恢复经济,是14亿中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我知道你不会带着有色眼镜看中国。”
关于“有色眼镜”理论,竹内说:“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疫情的背景下,西方国家对中国仍有许多误解。这其实是看待事物的角度、感受、立场的不同。”
竹内说,疫情中断了世界各地人民之间的实地交流,外国人无法来中国了解实际情况。随着网络上不真实信息、误解和偏见的增加,纪录片的作用变得非常重要。他想做出任何一个国家的人看到后都能产生共鸣的作品,摘下不同国家的人对彼此的“有色眼镜”。
《后疫情时代》是竹内亮自疫情爆发以来拍摄的第三部纪录片。2020年2月,他用镜头记录南京实施的防疫措施,向外界传播中国的防疫经验;2020年6月,武汉启封后不久,竹内良随队深入武汉,记录武汉人在疫情中幸存后的状态。很多真实生动的细节触动人心。
纪录片《后疫情时代》视频截图
他还向记者透露,其实拍纪录片从来没有剧本,而是去现场想怎么拍,然后直接拍。
“没有剧本,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拍摄中的一些先入为主的想法,所以会更客观真实。我也会出现在镜头前,小心翼翼地保留我当时看到和经历的真实感受和表情的细节。”
谈到未来的拍摄计划,竹内说今年又要拍长江了。2011年,竹内参加了日本广播协会拍摄的纪录片《长江大旅行》。十年过去了,他打算从长江源头再拍一遍,一路拍到上海,介绍中国这十年的变化。
竹内亮导演纪录片中疫后武汉长江大桥的视频截图
竹内有一个“小目标”,想以使者的身份向外国受众传播更多的中国当代文化。
他说很多日本人在古代中国对中国还是有印象的,喜欢中国的《三国》之类的。
“现在中国有很多好看的电影,帅气的偶像,很酷很好听的流行歌曲。如果这些文化元素能被外界看到更多,他们对中国的印象肯定会有很大的改变。现在,有一种趋势,外国人喜欢中国当代文化。比如日本高中女生喜欢中国的化妆手法,男生喜欢中国的游戏和动画。我想再次伸出援手,向世界传播中国当代文化。”竹内说,这里还是有点热闹的。
竹内希望继续创作跨越国家、受到全世界观众喜爱的作品。“我希望不仅是中国人,还有更多的日本人,以及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都能喜欢我的纪录片,觉得它有趣、有趣。”
记者:郭伟,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