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创新是灵魂。天津金融租赁业继续引领并踏上新的征程,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天津政务网
新年伊始,金融圈被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的一条重磅消息刷屏:天津的经营性租赁收取的外币租金超过100亿美元!抱着良好的成绩单,天津融资租赁行业自信地翻开了2021年的新问卷。
飞机、国际航运船舶、海上平台租赁业务全国第一,跨境资产租赁全国第一。它是中国高端设备租赁的中心和基地,也是世界第二大飞机租赁集聚区…年复一年的领先,天津的融资租赁业用实力诠释了创新的魅力。
模式创新是常态,市场参与者获得利益
除夕,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创新融资担保基金成立。易租公司成为第一受益者。在天津担保中心和东江担保基金的支持下,企业获得融资担保贷款1000万元,综合贷款成本不超过5%。“以前银行融资的利率一般是8%-10%,时间很长。这次我们节省了近一百万的融资成本。”易租理财总监施万说。
这种小微科技企业的融资成本大幅降低,这得益于“政府与银行”、“租赁+”的新创新模式。以前担保融资的风险主要由银行和担保机构共同承担,现在变成了“五方共担”,即国家融资性担保基金、天津融资性担保基金、天津担保中心、合作银行、东江担保基金分别按照2:2:3:2:1的比例承担风险。多种风险分担机制,奇怪的是,担保融资中的贷款利率和担保率不会下降。
“率先落地‘国家-天津-东江’三级政府融资担保基金风险共担机制,充分发挥‘租赁+’融资服务的传导作用,为小微、双创、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等市场主体搭建长期稳定的融资对接平台,实现一站式高效融资服务。”东江管委会负责人说。然而,像这样的商业模式创新对天津融资租赁行业来说并不新鲜。此前,我市率先探索了SPV租赁、保税租赁、离岸租赁、绿色租赁等数十种模式,在行业内形成了示范效应。
引导生活水源“搭桥”供需双方
创新也体现在帮助融资租赁公司融资。
作为融资融券的供应商,融资租赁公司需要源头活水才能健康运营。推动融资租赁公司拓宽融资渠道只是天津金融业的主要努力之一。2020年,市财政局将想办法匹配金融租赁公司和金融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租赁公司通过银行获得贷款,或者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绿色债券、金融债券等工具直接融资。
截至目前,全市9家融资租赁公司已从9家银行获得13.58亿元新授信额度。2020年1-10月,天津共有16家租赁公司共发行债券130只,总金额682亿元。有了真金白银的加持,融资租赁公司可以更自由的支撑实体经济。
在数字经济时代,信息的茧需要被打破。如何让对方实现融资租赁公司与市场主体的准确匹配?做好媒人,政府部门也需要创新。
去年市财政局连续公布了两批七家融资租赁公司名单,向社会传播“英雄帖”,帮助科技企业和融资租赁公司直接牵手。此外,我市还举办了一系列“融资租赁+”模式的“线上线下”对接会,为科技企业服务,为融资租赁公司和科技企业搭建常态化的“交友平台”。
一年来,融资租赁公司已与21家中小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意向金额超过5500万元。
当难以看到真正的篇章时,创新就会燃烧生命力
越难越能显示天津融资租赁行业的韧性和活力。
从去年开始,很多融资租赁公司为“连锁保障”、“连锁联系”、“需求促进”、“企业保障”提供了很多精准支持:帮助6家定点医院、500多家小微企业、3000多家个体工商户降低租金压力9.18亿元。石桥金融租赁通过捐款和补贴的方式,号召30万货车司机赶赴武汉,将司机和承租人的租金延长了4200多倍,累计延误5000万元。平安国际金融租赁(天津)有限公司已将490多家中小企业的租金延迟7.54亿元…
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天津的融资租赁业有所成长。根据市财政局的最新数据,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末,天津共有企业租赁公司1846家,注册资本8750亿元,总资产超过1.8万亿元。目前,该市已形成导航空、航运海洋工程、轨道交通、高端装备、能源设施、节能环保、医疗服务、基础设施等领域综合发展的新格局。
迎接2021年,面向“十四五”计划,天津融资租赁业已经踏上了帮助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来源: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