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返乡大学生创业助力农村振兴
新华社哈尔滨1月7日电梦想黑土地——返乡大学生创业助力农村振兴
新华社记者王建
朝阳照在白雪上,35岁的王浩开着面包车去村里买农产品。
“小王来了,在屋里坐一会儿。”令狐和王畅向黑龙江省宁安市三岭乡的贫困群众问好,并从屋里拿出一篮子笨鸡蛋。
“以前每斤蠢蛋只卖8元,现在卖12元。”令狐把鸡蛋递给王昌。
宁安是一个七山一水两田的丘陵地区。由于地处偏远,信息闭塞,一些农民的优质农产品近年来没有得到很好的销售。
王浩,宁安人,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研究生。2011年毕业后,他去沈阳某设计院从事桥梁设计工作。
从小在农村长大,经常听说“好的农产品卖不出去,普通人很难增加收入,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2015年,王皓带着攒下的钱回到家乡,创办了Zhimi.com,通过电子商务帮助村民销售特色农产品。
起初,王浩把他在家乡创业的想法告诉了家人,他们不支持。“你不应该在考试后回来。国企那么好,年薪十几万。不要放下‘金碗’和‘泥碗’。”面对家人的不解,王皓说:“我还年轻,想为自己的想法而奋斗。”
动手吧。为了找到正宗的蠢蛋,王昌有时候会跑个二三十公里。王皓说,蠢蛋小,但信任是大事。
2018年冬天,从村里收割完农产品,路很滑,车翻了,笨蛋掉了一地,王皓也摔了。\”我坐在地上,差点哭了。\”
宁安市平顶山蚕农谭占林说:“我们这里太偏僻了,很多农产品不好卖。小王来了以后,每次收货都给了很高的价格,让我赚了更多的钱。我也愿意把货物卖给他。”
在王昌的推动下,一些农民的种植观念也发生了变化。王继红,来自宁安市三岭镇北湖村,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种植水稻。以前他为了追求产量,多使用化肥。现在王皓和他签了合同,王继红按照绿色有机标准种植。
每年春耕的时候,王继红都会用一把铁锹从养猪场把发酵的猪粪装进去,然后运到稻田里。“产量有所下降,但达到了绿色有机标准,赚的钱比以前多了。”王继红说:“多亏了小王,我改变了我的种植观念,尽管这值得我努力。”
未来,王琨希望更好地整合家乡资源,向村民推广绿色有机理念,带动更多人增加收入致富,为农村振兴做出贡献。
人才是农村振兴的关键。
宁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杨丽芝表示,在10多名优秀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带动下,140多名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成功,创造了600多个就业岗位。
“在这群‘头鹅’的带领下,进一步助推了返乡创业者的创业精神,为农村振兴注入了新鲜血液,提供了人才保障。”杨丽芝说道。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