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警惕平台过度营销借贷
近日,中国保监会发布风险预警,强调要防范网络平台过度营销和借贷的潜在风险,依法加强对平台的监管。
在金融借贷活动中,一些机构或平台过度市场借贷,可以用“思考”来形容。一方面是过度包装营销。在消费现场推广高级享受,误导青少年盲目借钱。另一方面,信息披露不当。宣传中夸大“零利息”等条件,弱化还款压力,并不意味着零成本。经常会有“服务费”、“手续费”、“逾期开票”等潜在费用。
平台的过度营销借贷行为不仅扰乱了正常的金融借贷市场秩序,也使消费者面临经济困难。在过度营销的引导下,许多借款人“入不敷出”,过度借贷,导致个人或家庭在“借新还旧”的过程中负债累累。
整治网络平台营销贷款过度,既要合理引导消费者理性借贷,又要依据法律法规进行规范。例如,银监会最近会同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起草的《网上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要督促网上小额贷款公司加强管理,规范股权和资金管理,依法收集和使用客户信息,不诱导借款人过度负债。该方法旨在要求平台及时对信息披露不当行为进行自查和整改。
要防止网络平台营销贷款过度,需要增强监管措施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监管部门可以借助在线信用信息大数据验证平台的资质,从借款人的年龄和收入等方面设定门槛,防止平台出现贷款无序的情况。督促平台建立追溯机制,细化和明确贷款产品类型、金融服务框架等规定,防止消费者误解和误贷。对于一些打着各种金融创新旗号在一些平台非法集资等问题,监管部门要及时纠正,严厉整治金融“伪创新”、“乱创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目前,金融技术和网络平台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特点。无论哪个网络平台和机构以任何方式向消费者或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都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运营,不能绕过相关监管和过度市场放贷,以促进金融技术和金融市场健康有序发展。